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热点 » 正文

老年人容易上当的套路,快转发到家族群、朋友圈,帮助老年朋友守住养老钱吧!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8  浏览次数:12
核心提示:  常言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传统美德  但就有那么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老年人的钱袋子  他们编制各种套路、骗局、陷阱  频频将黑手伸向老人的 养老钱、看病钱    以下几件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  具有很强的典型性、普遍性  快转发到家族群、朋友圈  帮助老年朋友守住养老钱吧!

  常言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传统美德

  但就有那么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老年人的钱袋子

  他们编制各种套路、骗局、陷阱

  频频将黑手伸向老人的 养老钱、看病钱

  

 

  以下几件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

  具有很强的典型性、普遍性

  快转发到家族群、朋友圈

  帮助老年朋友守住养老钱吧!

  “保健品售卖”骗局

  被告人刘某某与王某某等人经事先合谋,分工合作:一部分人员负责购买老年人信息、低价保健品等,另一部分人员冒充北京301医院医生,套取被害人具体身份、病情信息,还有一部分人员冒充法院人员、律师,以帮助被害人追回被骗损失为名继续诈骗老年人。

  

 

  犯罪分子通过邮寄“脑肽片(压片糖果)”“五行肾方”等保健品、免费赠送礼品等方式骗取被害人支付药费或退款手续费、税金等,并通过快递公司收取被骗款项。在部分被害人表示不愿意签收快递时,则告知其不签收快递将被起诉。被告人刘某某等人共同采用上述手段诈骗68名被害人66万余元。

  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刘某某等人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至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至十万元不等。

  法官提醒

  切勿随意登记个人信息,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在接到电话声称是“XX医院”医生推销保健品时,可以确定是在诈骗。对于要求到付的邮件,一定要提高警惕,怀疑自己可能受骗时要及时报警,以便警方尽早帮您追回损失。

  “明星效应”骗局

  被告人黄某在担任某公司实际负责人期间,通过展销会进行虚假宣传,向老年人高价销售该公司委托其他公司加工生产的保健品,从中谋取暴利。

  

 

  首先,黄某通过租场地、发传单,再赠送鸡蛋、枇杷膏、膏药等小礼品的方式吸引老年人注意,现场还会播放黄某参演的电影,为黄某塑造出为人至孝、实力雄厚、出手大方、热衷慈善的形象。

  随后,黄某以老板、演员等身份出场讲课,虚假夸大宣传该公司上述产品的功效及价格,讲述在其他地方购买该产品的老年人获得全部款项返还的故事。

  最后,黄某还欺骗老年人称如有闹事者,将有黑社会进行殴打,以此恐吓高价购买商品的老年人在领取廉价赠品后快速离场。被告人黄某以这种方式共计骗得228名被害人166万余元。

  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黄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法官提醒

  这个骗局中,被告人黄某一方面利用了自己的“明星效应”,另一方面通过发放免费纪念品,吸引老年人。看到有人利用“明星光环”推销产品要提高警惕,“有偿讲座”“免费礼品”等更要慎之又慎,“全额返款”十有八九是骗局!

  “民族资产解冻”骗局

  被告人谈某某虚构倪某某有海外巨额资产被冻结,后以“打点关系、解冻资产”为由,允诺给予巨额回报,要求被害人陈某某等人进行转账。被告人谈某某以这种方式共计骗得3名被害人共计55万余元。

  

 

  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谈某某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法官提醒

  “民族资产解冻”骗术是一种集“互联网传播+时事政治+传销洗脑+军事化管理”为一体的混合形态犯罪。该骗术迷惑性较强,犯罪分子承诺动动手指,发几个红包,缴纳几十元、上百元,就可获得巨大回报。很多老年人往往抱着侥幸心理参与其中,并利用人脉吸引更多人参与,使得该骗局能够进行“裂变式传播”。

  “民族资产”解冻皆是骗局,遇到相关情况请直接报警!

  “金融养老”骗局

  无锡某健康咨询有限公司成立后,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召开推介会、组织旅游考察、口口相传等方式向不特定公众公开宣传“养老服务”项目。以“投资文化艺术品和居家服务项目”的名义吸纳资金,并承诺给付9%-13.5%的年利率,以此与200余名社会不特定公众签订《艺术品交易合同》《居家服务合同》。该公司通过上述方式向不特定公众吸收存款共计1390万余元。

  

 

  最终,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被告人朱某某等人有期徒刑一年至三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至八万元不等。

  法官提醒

  “金融养老”骗局是近年频发的一种犯罪方式。大家选择养老投资项目,先要查看该机构是否为经民政部门设立许可、备案的养老机构;在投资高于银行利息的返息养老项目时需慎之又慎,高额回报的背后往往都是骗局!

  养老是家庭责任,也是社会责任,在选择养老项目投资时,既要同家人商量,也可向民政、市场监督等政府部门咨询。

  “领取用药补贴”骗局

  被告人矫某某等人经事先共谋,通过公司客服部、销售部为核心,雇佣被告人孙某、范某某等人为业务员。期间,矫某某等人组织业务员对外冒充北京慢性病普查中心专家、主任,虚构可提供国家免费用药补贴福利的事实,并以需缴纳建档费、解冻费、公证费、个人所得税等费用为由,先后骗取被害人钱款共计290万余元。

  

 

  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矫某某等人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至六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至六万五千元不等。

  法官提醒

  慢性病在老年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由于长期治病用药开支较大,老年人想要根治病痛、减少支出的想法被犯罪分子盯上。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可通过官方机构公布的联系方式查证对方工作信息,并通过查询官方文件、咨询卫健委、药监局等单位,判断相关政策是否属实,切勿轻信他人许诺。

 
 
打赏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老年人容易上当的套路,快转发到家族群、朋友圈,帮助老年朋友守住养老钱吧!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